为不同的
目标与需求
而设计
针对不同的场景和人群,设计者可以灵活地结合不同的设计原则,以更好地实现具体的设计目标和需求
Design goals 1
设计目标1:玩中学
如何让儿童更好地在玩耍中学习?
让儿童更好地在玩耍中学习,或许是最直接有效提升大众对玩耍认同感的方面,尤其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之下。为了这一目标,可以着重考虑从两大思路进行设计。
针对知识的设计
利用学习性原则,设计者为玩耍设施加入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主题,跟玩耍设施原本的玩耍功能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地运用在针对知识的设计目标中,促进儿童从玩耍中学习具体的知识
利用模糊性原则,孩子能够在玩耍中不断探索和思考,锻炼自己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等等。例如,小石块和木片等材料能提供不止一种功能,儿童在探索这材料时可以解锁多种玩耍方式,黏贴、拼接、搭建等。认知科学研究表明,具有模糊性的事物更能激发儿童进行积极探索,并锻练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这一设计原则可以有效应用于针对思维能力的锻炼中。
利用关系性原则,儿童能够在玩耍中运用并提升关系性思维的能力,即类比推理的能力。抓住相似的关系进行类比推理,是获取新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能够应用在生活和学习的许多方面。在设计中去构造和凸显不同情境中蕴含的内在关系,而不仅仅局限于外观的相似,让孩子能在玩耍中进行对比学习、归纳推理、知识迁移。
互动性设计
利用挑战性原则,设计在于如何使用同一个设施,为不同能力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程度的挑战性。这十分符合亲子互动的形式,父母和孩子的行动和认知水平有差异,具有挑战性的设计,既能让亲子都全身参与其中,也创造了孩子在亲子互动中跨越挑战的可能。
利用社交性原则,促进的是儿童的社交技能。在儿童与成人的互动中,孩子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共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提升的可能。而成人也能在互动中帮助孩子,甚至从孩子身上学习。
休闲性设计
儿童在户外玩耍时,通常有监护人的陪伴,这包括了他们的父母或者祖父母。因此,这对儿童友好城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兼顾到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的体力问题,以及儿童玩耍的时长问题。因此,我们提出儿童友好城市设计需要创造良好的休息和休闲空间,让每个人都能在城市空间中获得舒适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