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
创始人
Stella Christie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长聘教授
Stella Christie 博士200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认知心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作为博士后继续科学研究。2012年加入斯沃斯莫尔学院担任助理教授并于2018年晋升长聘副教授。2018年,Stella Christie受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长聘副教授并创建和领导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儿童认知研究中心,同时也担任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2022年,在清华大学受聘为长聘教授。
Stella Christie教授是认知科学家,是类比推理领域享誉世界的专家。她主要研究类比推理的形成与发展,包括语言习得、空间智力、数的概念、社会认知以及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等。她的数篇研究发表于高影响力学术期刊。2016年,Stella Christie教授被提名为认知科学界最负盛名的奖项之一,James McDonnell Understanding Human Cognition奖的候选人。
在闲暇时间,Christie教授喜欢爬山和学习语言——她现在能说5种不同的语言!
博士后
实验室管理
谢韬
谢韬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负责儿童认知研究中心的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产学研拓展、人员培训和部分项目管理等,对实验室的各项科研工作提供支持。她目前感兴趣的研究项目主要为儿童友好城市、创意设计-自主思考等。在加入实验室前她曾有 6 年派驻美国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 并有超过 13 年的国际业务经验和大型国有企业工作经验。
研究生
高杨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博士生在读,斯坦福访问学者(2023年9月-2024年1月)。她的研究致力于探索解释中的类比是如何产生的。她通过对比人类父母和大语言模型对孩子问题的解释,来尝试回答:类比解释是否比其他解释更好?什么样的因素会影响人在解释时产生类比解释?什么可以影响人产生更多的类比解释?
吕金云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博士生在读,曾访问芝加哥大学。她的研究方向是儿童玩耍与认知发展。儿童能否在玩耍中学习?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哪些行为和因素可以促进学习?儿童的生活环境中的玩耍机会多少是否直接影响儿童从玩耍中学习的能力?此外,她目前也积极参与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马秋晨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博士生在读。她目前的研究关注儿童、成人和AI的规则学习能力。人们能从什么样的事物中学会规则?规则学习面临什么样的限制?人们学到的规则形式是完全抽象的吗?她的研究致力于探索规则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帮助人们更好地从具体事物中学习抽象规则。
方艺瑾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博士生在读。她目前的研究关注于人们的探索行为。她正致力于理解:人们会采取何种探索策略来应对不确定性?人们的探索偏好会受到哪些内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探索偏好在人们的发展过程中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她希望能够更深入地发现和理解探索行为的奥秘,并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带来一定的教育启示。
孟令钦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博士生在读,202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他对认知计算建模感兴趣。
张昕怡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2025级直博生,她对认知科学感兴趣。
任雨菲
清华大学外文系博士生在读,对语言与认知的心理及神经机制非常感兴趣,希望通过实验初探人的情绪、认知以及语言的奥秘。
徐源远
清华大学外文系博士生在读,对语言和认知的关系非常感兴趣,研究方向主要是认知语言学、比较语言学以及儿童语言与认知的发展。
杨慧颖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硕士在读,美国布朗大学心理学系理科学士。从事儿童教育内容教研工作,曾任职于儿童博物馆及幼儿园、国际高中等多种教育场景。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样的因素可以影响和促进孩子在AI时代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行为?如何引导和适应不同的孩子的特点和需求?
樊薇薇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硕士在读。曾先后担任儿童健康和教育类应用内容主编,策划并制作广泛传播的知识课程。她现在感兴趣的问题是:在当下家庭教育环境下,父母普遍持有的”管“信念是否支持儿童能动性的发展?哪种养育信念更能促进儿童能动性的发展?她希望通过深入探索父母养育信念对儿童能动性的影响,为日常家庭教育中的亲子互动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启示。
毛玉茹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硕士在读。在学习与科研的同时,她也在互联网行业从事品牌营销和商业分析工作。她的研究兴趣是认知决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她希望通过对比孩子和AI在比较关系、类比等领域的认知要素上的异同,来启发如何促进孩子的决策能力的发展。
周强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硕士在读,对儿童认知发展和运动能力感兴趣,希望可以探索出一套帮助儿童茁壮成长的运动机制。
孟宁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硕士在读。研究兴趣是儿童认知发展,脑与人工智能,并希望通过科学实证研究出一种有效的方法培养以及提高儿童的乐观和复原力。
本科生
张玉佳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本科在读,专注于语言发展和教育心理学领域。她特别关注这些因素对儿童认知与情感发展的影响,同时对探索个性化教学策略与社会互动如何推动儿童早期心理成长充满热情。
朱彦熹
清华大学外文系本科在读,她对儿童语言认知发展和学习决策过程感兴趣。目前正在探索儿童探索/利用行为的认知学习过程。
研究助理
左一帆
本科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随后在美国杜兰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业,拥有七年的投资银行从业经验。因对育儿产生浓厚兴趣,她在美国塔夫茨大学攻读并完成了儿童研究与人类发展的研究生项目。她热衷于公立学校的志愿者服务,平时喜欢写作,并全情投入于经营自己的育儿公众号。
田晓婕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是心理健康教育。她对教育心理学充满热情,尤其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与积极成长。她希望通过研究,探索出能够促进儿童乐观、积极成长的科学方法,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贡献力量。